• 首页
  • 故宫动态
  • 我要逛故宫
  •  
  • 上书房
    • 紫禁学堂
    • 故宫藏宝
    • 故宫小百科
  • 故宫大冒险
    • 微剧场
    • 游戏区
    • 收藏馆
    • 精彩壁纸
  • 永乐皇帝 ( 抢皇位的叔叔 )

    明成祖朱棣(1360-1424),在位时年号永乐,又称永乐皇帝。明朝太祖朱元璋开国,建都应天府(今天的南京),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,在山西河北一带称燕王。朱棣的皇位是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手中抢来的。朱棣即位后,就想将都城迁往自己原来的燕京北平,同时也有巩固北部边疆的用意。紫禁城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十二月底建成,永乐十九年朱棣下令迁都北平,同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。北京被正式称作“北京”,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。朱棣在位22年,期间文治武功都极为出色,被后继者认为是明王朝的第二位创立者,称为明成祖。

  • 洪熙皇帝 ( 在位仅8个月的皇帝 )

    明仁宗洪熙皇帝名朱高炽(1378-1425)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长子,母亲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之女。朱高炽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被册封为燕世子,永乐二年(1404年)被立为皇太子。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七月即皇帝位,次年改年号为洪熙。洪熙帝登基后,顺应时代潮流,针对朝政的弊病,采取了减轻民困、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等一系列措施,但是他体弱多病,在位仅8个月就去世了。

  • 宣德皇帝 ( 守成之帝 )

   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(1398-1435)是明仁宗洪熙皇帝长子,幼年深得祖父永乐皇帝的欢心,永乐九年(1411年),就被立为皇长孙,父亲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也有他的功劳。宣德帝当政10年,在洪熙帝奠定的基础上,倚靠能臣,志在守成。在解决了前朝遗留的问题后,重点转向治理内政方面。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,又是一个嬉游无度的皇帝,喜欢射猎、斗促织。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他的亲笔绘画《武侯高卧图》、《三阳开泰图》、《瓜鼠图》等,还有一些反映他射猎、游乐活动的绘画,如《射猎图》、《行乐图》等。

  • 正统皇帝 ( 正统、天顺都是我 )

    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(1427-1464)是宣宗宣德皇帝长子,景泰皇帝朱祁钰同父异母的哥哥。他9岁即位,改元正统,做了14年的皇帝,在正统十四年(1449年)八月的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去。其弟朱祁钰即位,改元景泰,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,并终于在景泰元年(1450年)结束了他的俘虏生涯回到北京。景泰七年(1456年),朱祁镇趁景泰皇帝病重,发动“夺门之变”,把弟弟赶下台,自己重新当上了皇帝,改元天顺。天顺皇帝复辟后,杀害抗击瓦剌、保卫北京的功臣于谦等人,重用宦官曹吉祥等,在天顺朝的8年时间里,朝政无大建树。他前后在位共22年,在死前终于做了一件好事,将残忍的宫妃殉葬一条取消了。

  • 景泰皇帝 ( “替人当皇帝” )

    明代宗景泰皇帝名朱祁钰(1428-1456),是宣德皇帝次子,正统皇帝朱祁镇的弟弟。朱祁钰庙号“代宗”,表明他不过仅是代替他人当皇帝,死后也不能进明帝陵(只葬在京西金山)。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被拥立为帝,任用于谦等能臣,抗击瓦剌入侵,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。但是他被帝位冲昏了头脑,本来应该将皇位传给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,结果他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,不仅招致满朝大臣甚至自己皇后的反对,还在之后的“夺门之变”中把自己的皇位都丢了。

  • 成化皇帝 ( 糊涂皇帝 )

    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(1447-1487)是明英宗朱祁镇长子。即位之初,他恢复了郕王朱祁钰的帝号,平反了于谦冤案,让大量被贬逐的正直大臣复职,朝政颇有振兴的气象。但是,好景不长,他宠信万贵妃,沉迷于神仙和长寿秘术,纵情声色之娱和货利之乐,政治昏暗,奸臣当道,太监执掌的特务机构西厂横行不法,王室奢侈而官吏贪污盘剥,加上连年的水、旱灾,人民处于饥寒交迫、水深火热之中。

  • 弘治皇帝 ( 中兴之帝 )

   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(1470-1505)是明宪宗成化皇帝第三子,母亲淑妃纪氏为躲避万贵妃的迫害,偷偷将他养到5岁才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。朱祐樘是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,在位18年间,吏治清明,任贤使能,抑制官宦,勤于务政,倡导节约,与民休息,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、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。朱祐樘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,后宫中只有一位皇后张氏,恩爱和谐如民间夫妇。

  • 正德皇帝 ( 荒唐皇帝 )

   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(1491-1521)是弘治皇帝长子,是明代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。传统京剧《游龙戏凤》(又名《梅龙镇》)讲的就是正德皇帝私访民间的故事。正德皇帝在位期间,信用太监刘瑾等人,终日醉心于淫乐,政治黑暗,奸党横行,忠良正直之士被驱逐殆尽,以致王朝反叛四起。正德十五年,朱厚照在南巡游乐中翻船落水而亡,年仅31岁。

  • 嘉靖皇帝 ( 暴虐皇帝 )

   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(1507-1566)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弟弟,性格暴虐、刚愎自用,即位之初就在如何尊崇其父母的问题上与礼部及众多朝臣发生冲突,史称“大礼议”。朱厚熜统治前期,对国事尚有作为,他诛杀了明武宗时期的宦官汪直,节用宽民,但中晚期荒淫无度,迷恋道教,政治腐败,边患严重。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,朱厚熜的荒淫激起了“壬寅宫变”,此后沉迷炼丹,二十余年不回大内,放纵首辅严嵩乱政。北方鞑靼骚乱,南方倭寇入侵,人民生活困苦。

  • 隆庆皇帝 ( 谦和之君 )

    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(hou4)(1537-1572)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第三子。他的一生,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。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女人,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无能。而相比较而言,穆宗的性格是正德以后历代皇帝中最谦和的,因此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。隆庆一朝只有六年,但其间人才辈出,徐阶、张居正、高拱,都是人中豪杰。在他们的主持下,隆庆一朝也算是一个太平盛世。

  • 万历皇帝 ( “明之亡,实亡于神宗” )

   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(1563年—1620年)是穆宗隆庆皇帝第三子。万历初年,有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鼎力辅佐,全国上下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形势。张居正去官之后,万历帝独掌政权,却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,东北后金的崛起是明王朝最大的威胁。明王朝灭亡的危机已然形成,后人有评论:“明之亡,实亡于神宗”。

  • 泰昌皇帝 ( 一月天子 )

    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(1582-1620)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嫡长子,在位仅一个月,但明朝三大案——“梃击案”、“红丸案”和“移宫案”都与他有关,使他的传奇色彩颇为浓厚。

  • 天启皇帝 ( 爱好木工的皇帝 )

    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(1605-1627)是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长子,他性格荒唐怪异,喜好油漆木工,房屋营造,即位之后不理朝政,太监魏忠贤等人擅权,朝政日益败坏,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,辽东后金对明王朝的威胁日益严重。

  • 崇祯皇帝 ( 并非昏庸的亡国之君 )

    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(1610-1644)是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,勤于政事,生活节俭,曾六下罪己诏,一度使明王朝有了中兴的可能,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。但是明王朝早在其前几代皇帝在位时就隐患重重,朱由检在位期间爆发了农民起义,关外后金政权又虎视眈眈,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。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,朱由检于煤山(今景山)自缢身亡。

  • 天命皇帝 ( 清王朝的奠基者 )

    清太祖努尔哈赤(1559-1626)是清王朝的奠基者,他通晓满语和汉语,喜读《三国演义》。25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。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,建立后金,割据辽东,建元天命。萨尔浒之役后,迁都沈阳。之后席卷辽东,征战蒙古,在进攻袁崇焕把守的宁远城(今辽宁兴城)时被明军炮火击伤后病死。

  • 崇德皇帝 ( 称帝建国 )

    清太宗皇太极(1592-1643)被称为“天聪汗”,他命人创立了新满文,在位期间,发展生产,增强兵力,不断对明作战,公元1636年,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,在沈阳称帝,建国号清。为此后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无论从军事才能还是政治谋略上,皇太极都可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帝王。

  • 顺治皇帝 ( 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)

    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(1638-1661)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,即位之初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,顺治七年开始亲政。在福临亲政的十年时间里,清朝完成了中原的统一。顺治帝是一位宽容、自省的君主,也极欲在政治上有番作为,但他同时也是历史上以痴情和英年早逝著名的君主,其爱妃董鄂氏死后不久,顺治帝也因患天花在养心殿驾崩,年仅24岁。

  • 康熙皇帝 (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)

    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(1654-1722)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也是最伟大的帝王之一。康熙帝8岁继承皇位,16岁铲除鳌拜收回并强化了皇权。康熙帝在位期间,开始强化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的统治,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。他平三藩叛乱,又收复台湾、反击沙俄、北征蒙古,晚年还入藏平乱。 他还是中国古代唯一研习数学、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皇帝,首次组织中西人员科学地测绘了中国的地图。

  • 雍正皇帝 ( 受影视剧青睐的皇帝 )

    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(1678-1735)是康熙帝第四子,关于雍正是正常继位还是篡位,学界一直还有争论,不过雍正皇帝确实是清代历史上非常有所作为的帝王,他在位期间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,并将青藏、外蒙古地区纳入版图,设置军机处,整饬吏治,实施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,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。雍正创立了秘密建储制,奠定了之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顺利过渡的基础。雍正执政作风雷厉风行、较为严苛,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帝王之一。鉴于雍正帝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功过都十分突出,有关雍正帝的影视文学作品一直层出不穷。

  • 乾隆皇帝 ( 最高寿的皇帝 )

    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(1711-1799)是雍正帝第四子,25岁登基,在位60年,禅位后又任三年太上皇,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63年。乾隆皇帝活了89岁,不仅是中国寿命最长的皇帝,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。乾隆帝一生著文吟诗,诗作达43000首。乾隆活了89岁,就算他从6岁赋诗到老,每年也要赋诗500多首,平均每天要赋诗1-2首,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微博达人啊!乾隆帝的文治武功,把“康乾盛世”推向顶峰。但他对于当时蓬勃发展的西方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,并且在他老年执政时期留下一个腐败丛生、亏空虛浮,渐已走下坡路的大帝国。

  • 嘉庆皇帝 ( 国力走下坡路的皇帝 )

    清仁宗嘉庆皇帝颙琰(1760-1820)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十五子。是明清两代唯一一位接受禅让登上皇位的皇帝。但实际上乾隆帝死后嘉庆帝才独掌大权,而惩治贪官和珅,肃清吏治,是他在位期间做的唯一一件大事。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,内忧外患此起彼伏,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,清朝统治危机出现,国力由盛转衰。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,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。嘉庆十八年(1813年),天理教起义,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,这简直是紫禁城建成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。

  • 道光皇帝 ( 第一次鸦片战争,被打败了 )

    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(1782-1850)是嘉庆皇帝第二子,在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起义军攻入皇宫的时候表现英勇,受嘉庆赏识。旻宁即位后,也曾励精图治,振衰除弊,开展了严禁鸦片的斗争,颁布了清代最严厉、最周密的禁烟令。然而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,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,在整个战争期间,幻想凭借“天朝声威”一举慑服侵略者。始终没能确定总体战略方针,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部署。在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威胁下,他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始则动摇、继而完全屈服的道路,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。

  • 咸丰皇帝 (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被打败了 )

    清文宗咸丰皇帝奕詝(1831-1861)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第四子。奕詝即位后,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。咸丰帝对内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,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。对外面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,经过四年的抵抗,还是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。这一次连都城北京都被攻占,圆明园、清漪园(今颐和园)等处被焚掠。

  • 同治皇帝 (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)

    清穆宗同治皇帝载淳(1856-1874)是清文宗咸丰皇帝独子,母亲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慈禧太后。载淳登基后不久,慈禧与慈安两太后在养心殿正式垂帘听政。在清朝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政策下,同治朝先后彻底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、捻军起义、云南回民起义、贵州苗民起义,而外国侵略势力由于二次鸦片战争所获实惠甚多,清政府在外交上又奉行姑息政策,国内外局势稍趋平和,这一时期被封建史家美化为“同治中兴”。实际上同治帝在此期间只是读书,并未参预任何军政。

  • 光绪皇帝 ( 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)

    清德宗光绪皇帝载湉(1871-1908)是同治皇帝载淳的叔伯兄弟也就是醇亲王奕譞之子,即位时年仅四岁,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。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,使光绪帝痛定思痛,决定实行维新变法,然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利益,戊戌变法最终失败。光绪帝再次沦为慈禧太后的傀儡直至病死。

  • 宣统皇帝 ( 真正的末代皇帝 )

    清代最后一位皇帝溥仪(1906-1967),是真正意义上的末代皇帝,溥仪逊位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结束,因此他本人也不像前面的皇帝祖宗们那样有谥号。溥仪一度在日本侵略势力扶植下成立伪满洲国,抗日战争胜利后,溥仪经过学习和改造,完成了从皇帝到公民的转变,一度当选为政协委员。

更多故宫小知识 >
故宫其他站点
  • 故宫官网
  • 故宫出版社
  • 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统
  • 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
  • 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
· 隐私政策 · 联系我们 · 版权声明 · 问卷调查 ·
© 2001-2021 故宫博物院 京ICP备05067311号-1 网站建设:清石信息
  • 官方微博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