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猪这种动物,你会想到什么?萌萌的小猪佩奇,还是憨厚滑稽的猪八戒?细数文艺作品中以猪为原型的形象还真不少。你知道吗?在中国古代,猪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,赞扬军队骁勇善战,要说像猪一样勇猛;预祝别人金榜题名要送“大猪蹄子”;猪还因为与皇帝“同姓”而差点从人们的餐桌消失,这究竟都是怎么回事呢?一起来看看。

  早在旧石器时代,猪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。那个时候人们捕食野猪,然而野猪凶猛异常,有时候连老虎都怕他三分。所以,古人也将野猪视为“勇敢”的象征。比如在甲骨文中,勇敢的“敢”字,就是由“手”和“亥(即野猪)”组成。因为古人认为徒手捕捉野猪最能体现勇敢。比如王莽就将其抵御匈奴的军队命名为“猪突豨(xī)勇”,也是希望军队能像野猪那样勇往直前,战无不胜。此外,崇尚勇猛的满族人也将野猪作为他们的守护神之一。

  到了新时期时代,人们已经成功地将野猪驯化成为家猪,养猪的数量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的标志,猪变成了财富的代名词,被人们冠以“乌金”的美誉。大诗人杜甫就曾经在诗中写到“家家养乌金,顿顿食黄鱼”,来展现人们的富足生活。

  对于重视“死后世界”的中国古人来说,去世后“财富”也很重要。于是,人们在墓葬中随葬整猪、猪头或者猪下颌骨。到了汉代以后则改用玉猪、陶猪、陶猪圈等陪葬品。一来可以体现逝者生前享的富足,二来也表现着他们希望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富有的愿望。

  如今我们常以为猪又蠢又笨,又脏又臭,告诉你吧!在古代人眼里,猪可是不少人的吉祥物,因为它们浑圆、富态,被人们看作幸运、吉祥和圆满的象征。

  比如在唐代,猪就是莘莘学子们祈求金榜题名的吉祥物。相传因“猪”与“朱”,“蹄”与“题”谐音,所以每当有人赶考,亲友们都会赠送红烧猪蹄给他,用以预祝他能够朱笔题名。后来这个习俗就逐渐演变成人们在新年时互赠火腿的习俗了。除此之外,在天津、河北等地,人们还将“肥猪拱门”看做是福进家门,大吉大利的兆头。于是家家户户都会在过年时贴上有这个寓意的窗花。对于即将到来的猪年,老人们也尝尝说猪年是肥年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。

  明代有一位正德皇帝朱厚照,生性荒唐爱玩,他就曾经办过一道既有趣又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命令——禁止宰杀生猪。原来,这位皇帝不仅姓朱,而且生肖也是属猪,神经过敏的皇帝把自己的姓氏属相和餐桌上的猪联系到了一起,看到百姓每天杀猪吃肉,这让他十分不自在。于是他就下了一道圣旨,说人们吃猪肉是对皇帝大不敬的行为,所以禁止人们养猪、杀猪、吃猪。如果违反禁令就要全家被发配到边关充军。这样的刑罚在古代可算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了。于是此令一出,顿时弄得人心惶惶。

  当时正德皇帝正从京城出发,南下去扬州游玩,沿途经过的河北、山东等地的村民为了躲避惩罚,只能在皇帝来之前赶紧把所养的猪全部杀掉,减价发卖,然后把剩下的猪仔也都全部埋掉。这样一来,不但人们吃不到猪肉,就连祭祀的祭桌上也不见了猪头。

  不过好在事情过了一个多月,正德皇帝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点过分,明白自己是听信太监谗言,乱下法令。可是皇帝碍于颜面,又不好“朝令夕改”。正在这骑虎难下的时候,有官员上奏说因禁止养猪杀猪,一切重大祭祀,过去例用牛、猪、羊三牲的,现在只好改用牛羊二牲,不合礼法,希望皇帝能收回禁止养猪的命令。于是,正德皇帝就顺坡下驴,废止了禁杀令,猪这才又回归了百姓的餐桌。

× 26
2024/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