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祝福别人的时候,总是说“万事如意”。你知道“如意”是什么吗?从外形上看,它像云朵、像灵芝,象征吉祥美好。不过最早的时候,如意可不是一件代表吉祥的工艺品,而是——
提问:如果后背痒痒可手又够不到怎么办?有请痒痒挠登场!在古代的中国,就出现过一种类似今天痒痒挠的工具——爪杖。因为脊背发痒时,爪杖可以挠背止痒,所以有了“可如人意”的意思,这便是如意的雏形了。可是“如意君”并不满足只当一个挠背的工具,于是开始了它的“逆袭”之旅。
如意第一个高光时刻是在魏晋时期,与当时佛教的兴起有关,痒痒挠、挖耳勺、锡杖、刮舌刀并列为当时僧侣的随身装备,也是生活器具。有推测魏晋士族、上层贵族尚清谈,于是将这种僧人讲经说法的随身器物“借用”过来,痒痒挠从此跻身“上流社会”。如今走进故宫博物院,作为各宫殿的重要陈设品,宝座旁、几案上、床榻边,几乎处处都有如意的身影,足见宫廷对如意的喜爱程度,据统计,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如意有2000多柄,既有地方进贡的,也有宫廷造办处的工匠承旨制作的。
这些如意质地多样,制作精巧,美不胜收。材质有金属、玉石、竹木等无所不包,不仅工艺精湛而且造型多变,比如乾隆皇帝首创了一种三镶式造型的如意,可以把古玉镶嵌在如意的首、中、尾三处,既包含吉祥寓意,又可把玩、欣赏古玉,可谓一举两得。
有些如意上还要再装饰灵芝、瓜果、八仙、楼阁等图案更添吉祥,比如佛手瓜寓意多福,桃实祝颂长生不老,荷花与燕子寓意“河(荷)清海晏(燕)”、天下太平,如意周身缠绕藤蔓则象征着瓜瓞绵绵、子嗣绵长。
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如意,如意头造型美观,像极了朵朵祥云,人们在最初制作如意的时候也的确喜欢灵芝或者卷云的造型。到了明清时期,随着如意的深入人心,一些变形的祥云装饰图案 ,干脆直接被称作如意云头纹,装饰在各处,为宫廷生活增加了美丽祥瑞的色彩。
比如瓷器的器耳因为形似弯曲的如意而得名如意耳;家具也喜欢用如意云头装饰在各处;将大如意云头镶嵌在服饰的开锯镶边处,灵动又华丽;粉蜡纸上装饰如意云纹,不仅雅致美观,更有祈福祝颂之意;抬头看看紫禁城的屋檐,朝上的叫瓦当,可以防止雨水倒灌,朝下的叫“滴水”,可以引导雨水下流,瓦当通常为圆形,滴水则常被设计成如意云头的形状,他们完美配合,远远看去就像一条条美丽连绵的波浪线,牢牢守护着紫禁城的建筑屋檐不被雨水侵蚀。你还能在紫禁城里找到哪些如意造型呢?
以竹木雕刻成的如意在明末清初最为流行,因为质地轻巧特别适合把玩。素雅的韵致也特别博得了乾隆皇帝的喜爱。
九九如意通常是宫廷节庆与帝后的寿诞礼物。古人以“九九”喻极致之数,九柄成套如意有祝愿长寿齐天的寓意。
制作如意所使用的金属材质,包括金、银、铜、铁以及各种合金。特别是金、银累丝如意,工艺最为精湛。
清代中期开始,因玉石材料来源的充足,以及上层社会的雅好,玉石类如意颇受青睐,品种丰富,可大致分为白玉、青玉、碧玉、墨玉、翡翠、水晶、孔雀石、玛瑙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