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你走近紫禁城内廷的第一座大宫殿——乾清宫时,只要抬头仰望,你就会看到殿堂正中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,上面写着“正大光明”四个大字。匾额的意思是说皇帝想要整理好国家,处事一定要光明磊落。
在紫禁城中这是一块最具传奇色彩的匾额,特别是近年来影视作品地不断渲染,“正大光明”匾额几乎成了清王朝的一大标志。因为它“决定”着皇帝的宝座最终花落谁家。
在中国古代社会,皇位一般是嫡长子继承制。也就是说,继承顺序是以皇后所生的孩子优先、年长优先。除此之外,还有“立子以贤”的方法,也就是说,要根据诸位皇子的品德行为而定。最次的是皇帝“立储以爱”,就是看皇帝最喜欢哪个儿子,就立他为太子。这种方式历史上虽然有,数量却不多,因为这特别容易引发宫廷的权力争斗。
在清朝,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,是通过八位贝勒推举继承汗位的。皇太极的儿子福临,基本上也是采用推选制继位的。康熙皇帝6岁继位,是他的奶奶孝庄皇太后决策并取得顺治皇帝的同意。在他们继位的前前后后,都存在着激烈而复杂的权力斗争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清朝统治的稳固。
康熙皇帝很早就发现了缺乏规则的皇位传承会给统治带来很多弊端,所以他提出了嫡长子继承制,立嫡子为皇太子。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在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”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皇太子,越来越来嚣张、暴躁,而其他的皇子也常常暗地里不服气,总想着动摇太子储君的地位,反而使得朝政更加动荡。
就像很多清宫剧中演绎的那样,康熙皇帝死后,他的四皇子胤禛打败了皇太子,犹如一匹黑马果断坐上皇帝宝座,成为了我们熟悉的雍正皇帝。但是亲身经历了激烈夺权斗争,雍正帝下决心要改变皇位继承的制度。他想到了一个秘密立储的办法。就是把他选定的继承人写在密诏中,把密诏藏在立储盒里。他在世的时候,并不昭告天下究竟哪个皇子才是自己的继承人,等到自己死后再公布于众。这种方式的好处多多,既保证了“现任皇帝”绝对的至尊地位,又避免了储位之争。同时,因为机会均等,皇子们更容易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,积极进取。那立储盒放在哪呢?当然就是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之后了。
在秘密立储的13年后,雍正皇帝驾崩,由庄亲王打了开立储盒,取出密诏,宣布由宝亲王弘历继承大统,成为了乾隆皇帝。你知道吗?乾隆是清代第一位以密储方式登上帝位的皇帝。
乾隆三十八年(公元1773年),乾隆帝也采用秘密立储的方式选择了继承人。22年后,他决定退休做太上皇,他命人取下了密诏,在自己的亲自监督下,宣布立皇十五子永琰(后来的嘉庆皇帝)为太子,并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他。
而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,嘉庆皇帝、道光皇帝也都沿用了这种方式来选择储君。直到后来,清朝的国力日渐衰微,皇室的人口也逐渐凋敝,咸丰皇帝去世时,只有一个6岁的儿子成为同治皇帝。而同治皇帝去世时,甚至没有子嗣,所以这种秘密立储的制度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因为曾肩负着决定过清朝皇帝的人选的使命,乾清宫“正大光明”匾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,引起后来人们的关注和无限遐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