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風和日麗,係遊玩踏青嘅好時節。受疫情影響,今個春天我哋暫時唔可以出門遊玩,不如先喺畫中感受嚇春嘅溫度,嚟一場穿越時空嘅「雲春遊」。
春遊係一項曆史悠久嘅活動,唐代白居易曾經喺詩中寫到「逢春不遊樂,但恐是癡人」,由此可見古人對春遊嘅喜愛。唔單止有詩文,好多畫作亦記錄咗古人春遊嘅場景,例如故宮博物院藏隋代畫家展子虔嘅作品《遊春圖》就為我哋生動咁描繪咗一場一千幾年前嘅春遊。
《遊春圖》描繪嘅係人們喺風和日麗,春光明媚嘅季節,去山間水旁踏青遊玩嘅情景。展開畫卷,仿佛打開咗一個充滿和煦陽光同勃勃生機嘅世界。
青山綠水之中,雲霧繚繞,一座紅色寺廟掩映其間。小河潺潺而下,一位騎住白馬嘅男子喺紅色拱橋嘅右側,仲有兩人跟喺佢嘅身後,觀賞沿途嘅春日勝境。面前係寬闊嘅湖面,微風四起,波光粼粼。一隻遊船蕩漾其中,船上坐住嘅幾位女子亦似乎陶醉於周圍嘅景色,傾計傾得熱火朝天,十分歡快。
春光正好,不如我哋去畫入面一探究竟,了解嚇呢幅畫背後嘅故事!
《遊春圖》呢幅畫真係唔簡單!人哋都話「絹保八百,紙壽千年」,意思係絹本書畫作品大概保存期限係800年,紙本書畫就大概有1000年嘅壽命。但係《遊春圖》就突破咗呢句俗語所講嘅「壽命」,作為絹本畫作,據傳經已有1400幾歲嘅高齡!雖然呢幅畫嘅時代同作者仲有爭議,但係不可否認佢仍然係考察同認識早期山水畫發展嘅珍貴資料。
呢幅畫嘅作者係隋代大畫家展子虔(約545年-618年),佢經歷過北齊、北周同隋三個朝代,擅長畫人物、車馬、山水等,影響深遠。但係因為年代久遠,佢嘅作品只有《遊春圖》呢一幅流傳落嚟。
而喺隋代嘅《遊春圖》入面,畫入面嘅人物、房屋同馬匹之間嘅大細關係都變得更加合理,亦都形成咗以山水為主,人物只作為點景出現嘅獨立完整嘅山水畫。畫入面對於自然景觀嘅觀察同描繪亦比之前嘅畫家更加細緻入微。
除咗喺人物關係同佈局上有進步,《遊春圖》嘅繪畫技法亦更加細緻。畫中嘅山峦脈絡、樹木嘅枝葉,全部都係先用線條勾描,再用各種赭石、泥金、青綠色彩填塗渲染。樹木嘅形象雖然仲有啲簡略,但經已唔再係早期繪畫中嗰種怐怐豆豆嘅樣,大好河山充盈住盎然勃發嘅春天氣息。
《遊春圖》經歷咗1400幾年保存至今,受到各個朝代嘅珍視,宜家收藏喺故宮博物院。你知唔知,《遊春圖》曾經流落民間,關於佢嘅回歸,仲有一段曲折嘅故事。
《遊春圖》本來係清宮舊藏,宣統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嗰陣時將佢帶走咗,之後帶咗去長春。1945年日本戰敗之後,已成為偽滿洲國康德皇帝嘅溥儀倉皇出逃,呢幅畫亦流落到東北民間。
1946年,散失喺東北嘅一批書畫喺市場上陸續出現。北京古玩界傳出消息,有古董商收入咗展子虔嘅《遊春圖》,而家搵緊買家。著名嘅收藏鑑賞家,當時故宮博物院嘅專門委員張伯駒先生聽聞呢件事,即刻過去詢問。點知賣家竟然開價八百兩黃金!咁嘅天價,令張伯駒非常為難。佢諗咗個妙計,向一啲古董商講述《遊春圖》嘅歷史之久,地位之重,千萬唔可以流失海外,其他人聽到咁,就開始擔心國寶嘅安危。最後派咗個代表——墨寶齋嘅馬寶山先生出面洽商,咁先將價格講到黃金二百二十兩。
經過一番周折,張伯駒最終以黃金二百二十兩買下呢幅畫。當時佢啱啱收購咗唔少宋、元時期嘅珍品,手頭經已好緊,佢逼不得已將自己原本買嘅李蓮英舊宅賣俾輔仁大學,咁先夠錢將呢件國寶保存落嚟,免於流失海外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,呢幅畫同張伯駒、潘素夫婦所珍藏嘅數十件珍品一齊捐贈俾國家。所以,今日我哋先可以喺故宮博物院欣賞到呢件《遊春圖》。




